种子行业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

来源:ob欧宝体育永久娱乐网    发布时间:2024-03-04 11:48:57 ob欧宝电竞官网入口

  种子是各项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自有农业生产以来,种子就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料。20 世纪初期以来,随着应用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农作物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农作物基因改良步伐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产生并发展起来。经过 100 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已确定进入成熟阶段。2000 年以来,国际种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全球种业规模急速扩大。

  种业市场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后,当前世界种业公司已朝着大型化和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种业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行业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具备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位居世界前十强的种业公司大多为欧美国家的种业公司,少数几家大型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2)大型种业公司规模逐步扩大,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大规模的并购和资源整合,是欧美等国建立现代种业体系的重要方法。尤其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全球种业进入持续的行业整合期,世界种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拜耳、先正达、杜邦为代表的几大种业巨头的规模优势日益凸显。实力丰沛雄厚的大型种业公司通过资本、科技、人才优势等占领全球市场,使得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3)研发投入不断增大,高端技术和人才成为各大种子公司竞争的焦点,育种研发是种业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跨国种子企业纷纷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从全球寻找种业科研人才,逐步的提升研发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占领种业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了科研技术向育种成果的转化,在种子科技投资与成果回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跟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地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自《关于快速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出台以来,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得以明确,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和法规制度体系等日益完善,推动着我国种业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环境改善、企业总体实力与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种业进入大变革、大发展的新阶段。以基因组学、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新育种技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及应用;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持续活跃,一批规模小、研发水平落后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或被兼并,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迅速成长。2020 年,我国种子市场市值为 1,199.89 亿元,保持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地位。2011 年至 2020 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增长状况如下: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以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施,推动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肩负新使命新任务;二是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种业科技革命和以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全程服务为特征的产业变革迅速推进;三是我国种业开放逐步扩大,本土种子企业还面临全球化竞争、交流与合作;四是行业低迷,同质化严重,仓库存储上的压力突出,市场之间的竞争极度激烈,企业纯收入能力下滑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我国 60%以上人口均以稻米为主食。在我国 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19 个省份的人口将大米作为主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两大稻谷产区。刚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水稻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全力发展。2021 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 2,992.12 万公顷,总产量达到 21,284.3万吨,与 2020 年 21,186 万吨基本持平。

  2016年至202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实际制种面积从163万亩缩减至120.44万亩;种子产量从 2.80 亿千克降至 1.68 亿千克。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向制种优势区域集中,2020 年,福建、湖南、四川、江西、江苏和海南六省制种面积共计100.9 万亩,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 83.78%;2020 年常规水稻种子生产面积为 181.46 万亩,总产种子 9.17 亿千克。2020 年常规稻种植培养面积呈扩大趋势,商品种子需求量约为 7.5 亿千克。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商品化率接近达到 100%,常规稻种子由于其自交的性质,农户可以自留种,商品化率略低,根据各地调查的最终结果和估算,2020 年其商品化率为 66.74%。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加权市场零售价格相对较平稳,2020 年零售价格为 59.05 元/千克,种子使用量为 24,570 万千克,市值规模为145.08 亿元;常规稻种子市场零售价格近几年稳步上升,2020 年为 8.86 元/千克,商品种子使用量为 62,265 万千克,市场规模为 55.16 亿元。

  近年来,由于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优质常规稻品种的推出,加之优质高产常规稻具有米质优、口感好、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低、收益高等优势,种植优质常规稻的面积有所增加。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还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我国玉米培养种植面积一直位于各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前列。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玉米种植的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经黄淮海向西南西北延伸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东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处于快速增长期,玉米种植培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于 2007 年和 2012 年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农作物。2015 年后,我国对玉米播种面积趋于平稳。

  2012 年至 2021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由 5.87 亿亩增至 6.50 亿亩,是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双第一的农作物。

  发展玉米生产,种子是基础。我国玉米杂交种子商品化率接近 100%,因此玉米培养种植面积的增加对种子需求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玉米种子市场需求量与种植培养面积成正比,通常每公顷需要玉米种子 22.5-30 公斤。随着杂交玉米新品种研发的不断推进,玉米种子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虽然品种的选育、改良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种子价格有所提高,导致每亩种子费用增加,但是,消费市场(口粮、饲料原料、工业原料)的扩大以及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拉动了玉米种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格整体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2020 年杂交玉米种子加权单价为 25.49 元/千克,种子使用量为 10.76 亿千克,市值规模达到 274.38 亿元,是我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农作物种子。

  2020 年年底,国家玉米种植培养面积调减基本到位,玉米市场价格企稳回升,加上国际贸易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原因,2021 年全国玉米培养种植面积反弹,杂交玉米种子供过于求程度有所缓解。未来,随着转基因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玉米种业品种将换代,推广品种数量将会收缩,同质化竞争将减弱,将打破目前现有的种业发展格局。

  前期在国家一系列提高种子企业设立门槛、鼓励优质种子企业积极开展自主研发、促进行业整合的政策引领下,我国种子行业整合速度明显加快,大型种子企业顺势而为,加速并购优质标的,整合资源,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快速地发展壮大,并出现了一批年销售额超 10 亿元的骨干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型种子企业被市场淘汰,或被并购,全国种子公司数同步减少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由 2010 年 8,700 多家减少到 2016 年的 4,316 家。随着农业现代化、现代种业以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政策方案的出台,我国种子公司数于 2020 年又回升至 7,372 家,主要系瓜菜种子公司数增加所致。

  虽然种子公司数有所回升,但市场集中度还在逐步的提升,资本、技术、信息等加快向大型种子企业聚集。2020 年度,主要农作物种子(包括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种子、大豆商品种子等)前 10 名生产企业的销量占相关类别种子使用量比例均有所增长。然而与全球种业市场相比,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品种审定方面,品种井喷,但突破性品种缺乏,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自 2014年农业部深化品种审定“放管服”改革以及随后新《种子法》实施以来,除原有的国审和省(区)审外,增设的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等渠道大幅度提升了品种审定速度。2017 年以来,新审定品种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 年维持井喷之势。“十三五”期间全国审定各类型品种 1.68 万个,比“十二五”增加 117%,其审定品种中,水稻和玉米品种共占 82%。绿色优质专用品种占比近 20%。虽然市场新品种多,但真正的突破性品种缺乏,同质化程度高,种子供给过剩严重,市场之间的竞争极度激烈,企业通过提价提升盈利空间的难度加大,同时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费用等成本加大,盈利空间被挤压。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加速推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持续不断的增加。出于对生产稳定及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规模化经营主体需要更加专业化、综合性、标准化的服务。面对行业下游的新形势、新变化,种子企业积极地推进经营模式创新,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深入农业生产全过程,为规模化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等农资供应、种植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购销流通、金融等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标准化的全程化解决方案,打造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机制,在实现种子销售的同时,获得其他增值服务收入,从而推动企业纯收入能力的全面升级。农业服务业务将是未来种子企业与时俱进变革经营模式、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迅速推进,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已于 2020 年 1 月 21 日发布 2019 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这中间还包括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未来如果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国内品种有望在抗性、品质及产量等方面得到提升,种子的价值也将极大的提升。同时由于生物育种技术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具备有关技术的公司竞争优势会显著放大,可能会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种业竞争格局将会重塑。

  2018 年 4 月 11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种业等重点领域,深化现代农业对外开放。2018 年 6 月 10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取消或放宽种业等农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在上述政策推动下,我国种业对外开放水平将慢慢地提高,优势种子企业将加大“走出去”步伐,从种子贸易、投资合作、技术转让、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快海外布局,热情参加国际竞争。与此同时,国外种业巨头也加快在中国本土深耕布局。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下,未来我国本土种子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化视野在全世界内实现资源整合,充分的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从封闭型发展向开放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宁公网安备 64042302000010号